第二百八十七章:登岸(2/3)

作品:《织明

胜利,一起给明军挽回了一点点虚妄面子,振奋了一点军民的士气。

但登莱局势却也因此番大乱而彻底糜烂,山东腹地也遭到叛军的蹂躏,大明更因此而丧失兵力数万,良将十多员,战舰、大炮、粮钱无算。

从此登莱地方渐渐荒芜,东江镇也军心动摇,海上牵制后金的力量也不再被朝臣所重视与提起,战略进攻更是无人问津。

这恐怕是比后金得到孔有德等所带去的大炮,以及那些铸炮匠人与技术,更为危险的结果!

而此刻,被清国皇帝黄台吉封为恭顺王的孔有德,其麾下还有一支三千多人众的铳炮部队,尤其是那三十门新铸的红衣大炮。

孔有德在最早的那一次石门山大战中,英勇负伤,如今也已养得七七八八,基本恢复如初,而天佑军中最为精锐的那三千余将士,也正是他亲自统率驻扎在锦州南关外。

而乌真哈超炮营的庞大炮群,也全部布置在这边,连上往日后金铸造的天佑助威大将军炮,一些孔有德从登州带来的火炮,还有新铸造的神威大将军炮。

此时的乌真哈超炮营,共计有大小红夷火炮一百五十多门,可谓是数量庞大。

其实,清军中本就不缺少大小火炮,历年战事中,他们从明军手上缴获的各式佛郎机等炮也不在少数。

就如崇祯四年时,祖大寿粮尽而假作投降鞑子的大凌河之战中,清军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火炮,他们在与明军的征战过程中认识到了火炮的威力与重要。

每每夺取一城一地后,都会大肆收罗城中的火炮与火铳等,因此清军并不缺少铳炮,他们缺的是能够熟练操持铳炮的军士而已。

虽然,在崇祯四年就已经组建了自己的炮队,但优秀炮手却不是那么好培养的,就算清军优待被俘的明军将士,可作为炮手在明军中也是不多。

所以,他们缴获的诸多大小火炮、鸟铳,向来乏人使用,大多堆积在库房中吃灰,如此情况,直到大明叛将孔有德浮海来归后,才有所改观。

要知道孔有德可是在孙元化手下任过游击将军,他当年所带的那批辽兵,可是大明最先进的一支火器部队。

那是登莱巡抚孙元化用心花费重金打造,为此还从澳门聘请了数十名葡萄牙人前来,参与火炮、火铳的打制,以及火器部队的军事训练。

正是这支孙元化花费重金,一手打造的大明最精锐火器部队加入,才使得清国乌真哈超炮营的力量不可小视。

若非是张诚的及时出现,以这支清国火器营对统规、统尺、矩度仪,还有对火炮操持的熟悉程度,明军的火炮部队恐怕无人是他们的对手。

就算如神机营那般精锐的火器营,在操炮熟练程度,以及炮手的军心士气上,也无法与孔有德的天佑军相比。

事实上,在原本的历史中,清军被吴三桂邀请入关时,孔有德所率领的火炮部队,就为清国的攻城略地,定鼎中原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历史上的每一个新兴势力集团,其学习能力都是极为恐怖的,一切能使他们强大的东西,都会将之吸引,使得他们如饥似渴的学习,并迅速投入到实战之中。

一旦他们取得了绝对优势,停止了这种学习的时候,也正是他们逐渐走向没落的时刻,就如历史上的金国,一度强大到饮马长江,却最终未能统一中国,归根结底就是在失去对手之后,停止了学习。

如今的清国,便是正处于学习的巅峰,他们在黄台吉的力推下,举国学习汉家的典籍和经验,从农耕到火炮,一切对他们有用有益的都要学习。

而孔有德之所以一投靠清国,就被封为恭顺王,并且仍然教他统领原来的部曲,除了给其他的明军将领做个榜样,另一个更大的因素便是要借重他在火炮火铳方面的能力。

现在,孔有德所在是一个高高垒砌的土城,城中垒起一个个高台,那些高台上,摆放着一门门清军沉重的神威大将军重炮。

土城中各色旗帜猎猎声响,站在土城中的最高处,可以清楚地看到锦州南关以南女儿河对岸的情形。

明军驻防此处的正是宁远吴三桂所部,他们的一切动静,都被一波波的清军哨骑,传回到清军大营多尔衮所在的中军。

而有关宁远军动静的情报,以及明军渡河北攻的军情,多尔衮也会通报给孔有德一份,只因清军的重炮都在他的军中,这可是清军的杀器。

此外,孔有德还是汉军四旗、天佑军、天助军中唯一拥有千里镜之人,他神气活现的持着千里镜,不时举在眼前对着女儿河方向眺望不已。

千里镜中,女儿河南岸的明军密密麻麻,旌旗遮天蔽日,不但河滩地带铺满了他们的队列,一些平缓的山岭丘陵上,同样也列满了他们的人马。

尤其是南岸一些坚实地方,更是已铺设好一处处平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织明 最新章节第二百八十七章:登岸,网址:https://www.tden.net/268/268718/92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