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1、黄金风潮起(2/3)

作品:《明末钢铁大亨

因。毕竟纸钞可以无限量供应。

越是商品经济和外贸发达的地方银价也越贵。

南京这里正常只有六比一到六点五比一之间波动。现在市价只有六点七左右。

如果是福建那边的泉州和月港(隶属漳州)、厦门那边恐怕只有五比一到五点五比一左右。因为市面上的银子不够用。海外贸易的利润远大于银价。导致银价上涨。

而在内地商品经济不发达反倒因为海外白银的流入,造成通货膨胀,白银缓慢的贬值。只能说经济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问。

而黄金并不能直接用来做商品交易,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兑换成白银再进行交易。

因为明代初期曾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,只允许使用铜钱和纸钞。

后来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,白银被解禁,开始作为货币使用。但黄金始终没有解禁,两千年来,黄金的货币地位在明朝被正式取消。

黄金因为种种原因流通性不如白银,但储藏性和保值性更好。所以大部分被窖藏起来,而白银则被反复流通。

现在这家兴禾钱庄居然开出了这个高价,顿时大厅里上百个来办理业务的老板们都惊呆了。

手里有黄金的,立刻上前和柜台的办理人员询问。搞清楚了,收购数额非常大之后,立刻跑回家去把家里窖藏的金子挖出来。这可是转手就赚钱的好买卖。等这阵风过了,金价跌下来再吃回去就好了。

手里没有金子的,也可以和钱庄签订一份合同,用存款做抵押,约定一份期货价格,限期交付约定的黄金。

这样子就可以跑到外地去收购黄金。然后回来交付。

这可是赚快钱的法门。

跑一趟常州也就一天的时间,到那边收购一百两金子,一两就有八钱银子的差价,一百两就是八十两。

一个来回就可以赚八十两白银,这可是暴利啊,一个月岂不是能赚两千四百两了。

算明白账后,人都疯了。

消息扩散出来后,这些人也不做原来的生意了,都纷纷和兴禾钱庄签订了黄金期货合约,跑出去收购黄金了。

他们在外地提高三钱银子肯定能收到黄金,转手就赚五钱银子。

别说一两黄金赚五钱银子,就是赚一钱银子也有无数人干。

因为周转太快了。

要是在城里摆摊收金子,一天能跑好几个来回,临近县城也可以一天周转一次。远些的三五天也可以周转一次。

此时,遵化、京城,天津也都轰动了。

到处都是在收购黄金的小贩。虽然一层层的收购,每一层的利润都薄了很多,但是这些小商贩的足迹快速的遍布城乡。

很快所有人都知道金子要涨价了。赶紧卖掉换成银子,等回落了在买回来。从历史经验看,黄金的价格极其稳定,这种短期勐烈的上涨是不会持续的。

农村的村妇甚至把金耳环这种小件的首饰都卖掉了。现在金子大火,不论大小,只要是金子就有人收购。

陈小虎是一个货郎。

他每天跳着担子下乡,卖些油盐酱醋茶、针头线脑的,花布头,小剪刀啥的。都是百姓生活常用的小百货。

这天县城的货郎们还没有出城,忽然被宜兴堂药店的老板拦住了。他们平时也代卖一些药店做的清凉油,行军丹什么的。

货郎们和药店也算熟悉。

“各位,老朽有个好买卖要送给大家伙儿”

看到众人都疑惑的看着他,白老板继续说道:“大家都知道,我们南京是一两金子换六两半白银,我给各位六两八分银子,你们到了乡下尽管放开了收金子,大小没关系,都要。只要是金子,别管什么耳环啊,戒子啊统统都要的啦”

货郎们顿时嗡的一下子炸开了,当货郎一个月也赚不到三钱银子,还辛苦的很。挑着担子每天走三四十里路。

如果给村民让利一钱银子的话,很多人会动心把金子卖掉的。

如果一天能换到半两金子就有五分银子的净利润,换到一两金子就有一钱银子的净利润。

一天周转一次,一次就有这么多利润,真是太刺激了。

大明一斤六百克,十六两制,一两大概37.5克,没几件首饰就能凑够一两金子。

对货郎来说难度确实不大。

“白老板,这是好生意,可是我们小本经营,没有本钱啊。”

“是啊,我们要用银子去换金子,可我们只有铜钱啊”

白老板郁闷的抹了把脸,这些人真是脑子不够灵活,说道:“你们的货物不就是钱吗,可以用金首饰来买你们的货物啊。这不是一样的吗,他们本来也要用铜钱来买的。”

“对哈,是这样子的啊”

“就是啊,我怎么没想到呢”

“唉,怪不得人家生意这么大。我就是货郎的命,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”

于是无数的货郎奔赴乡下村镇。

等他们回来时,发现根本不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明末钢铁大亨 最新章节351、黄金风潮起,网址:https://www.tden.net/312/312497/341.html